查看原文
其他

落马副部敛财过亿,在京建109亩私家园林

新京报 2022-01-20

“我感恩党的审查和法律的制裁,这些都对你是一种救赎,是一种拯救。”


文5730字,阅读约需11分钟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消息,1月17日晚八点,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三集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三集《惩前毖后》,通过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刚案,辽宁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国强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刘川生案等案例,讲述纪检监察机关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贯彻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实现查办案件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以下为专题片文字陈刚部分:


【解说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始终保持“惩”的力度,积极探索“治”的途径,充分发挥“救”的效能,不断深化拓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内容内涵和方式方法,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向纵深发展。


【字幕: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


【同期声】习近平:要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用好“四种形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综合发挥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


【解说词】纪检监察机关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贯彻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正风肃纪反腐既是严肃的监督执纪执法工作,也是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查清问题、严肃惩处不是唯一目的,还要让犯错误的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使其相信组织、真心悔过,从而达到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实现查办案件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陈刚(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我感恩党的审查和法律的制裁,这些都对你是一种救赎,是一种拯救。因为在这个时候,你去掉了这些污泥浊水之后,才可能有一个干净的灵魂,过一种新的生活。把过去那些彷徨、惶惶不可终日,那种纠结的人生状态扔掉了,我现在的精神状态跟过去相比,我认为要健康得多。


【解说词】陈刚,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他的突出问题是,利用规划审批这一重要权力进行权钱交易。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纪委陆续收到一些关于陈刚和老板交往密切、作风奢靡方面的问题反映,对陈刚进行了函询,陈刚全部予以否认。2017年2月,陈刚被调到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2018年又调整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陈刚意识到,组织可能进一步对他进行调查处理。


陈刚:有恶梦,也会有纠结,过往这么多事情怎么办、怎么清理,自己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解说词】2018年整整一年,陈刚抱着自暴自弃的心态,过着自我毁灭式的生活。他不但不收敛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疯狂收受近7000万元巨额贿赂,占他的总受贿额一半以上。同时,他内心又极度惶恐空虚,每天靠纵情声色享乐麻醉自己,多次想到主动投案。2019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因另一起案件,找陈刚核实情况时,他的一些异常言谈引起了专案组注意。


顾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谈话的时候,陈刚就主动跟组织上聊起过,问之前那些投案自首的中管干部,组织上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对于能够主动讲清问题、主动向组织上坦白交代的,组织上将来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我们察觉到陈刚有交代自己问题的一些想法。


【解说词】陈刚当时正处于矛盾纠结之中,既有交代的冲动,又举棋不定。专案组捕捉到了他的心态,立即对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场取证谈话,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攻坚战。


顾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我们给他把组织上的政策进一步讲清楚,也鼓励他像之前能够投案自首的艾文礼一样。在跟他讲这些案例的过程中,陈刚的态度逐步地动摇了,表示自己愿意考虑。我们抓住这种苗头,继续深入地给他做工作,让他能够认识到抓住机会,早日向组织上讲清自己的问题是唯一出路。


陈刚:人是会犹豫的。但是最终我想通的就是这件事情,不能有任何侥幸的心理了,你就得全面地、彻底地、干净地交代问题,越快越好。


【解说词】长达几个小时的深入谈话,促使陈刚当场下了主动投案的决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随后正式对陈刚立案审查调查。陈刚很快交代了自己所有违纪违法事实,涉及受贿金额达1.2亿元之多。但专案组察觉到,他当时的心态更多是希望通过主动交代争取从轻处理,对自身错误的反思却不够深入。


顾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和挽救,才是我们审查调查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让他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做错,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错误的方向,鼓励他能够反省自身的人生经历。


【解说词】专案组和陈刚一起,对他过往的人生展开系统的梳理反思。陈刚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正赶上极佳的历史机遇。那时候,北京还只有三环路,地铁只有一、二号线,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急需高学历专业人才。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陈刚参加工作仅仅八年,就走到了北京市规划建设领域的主要领导岗位上,他当时也曾满怀激情,为能参与北京的建设心潮澎湃。


陈刚:国家的大潮需要知识分子赶紧顶上来,真有热血沸腾的感觉,投入这种改革开放建设的大潮。


【解说词】陈刚31岁成为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36岁成为北京市规划委主任,40岁成为北京市副市长,人生前半程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但回头看去,他才意识到自满懈怠也由此生长。


陈刚:到哪里人家都说你是年轻有为的专业干部,有飘飘然的思想。但是实际上越到后来,随着你权力的增加,你面临的风险、考验、挑战、各种诱惑,实际上这些考校你的不是你的专业知识,而是你的理想信念、你的价值观,但是恰恰你放松了,你不认为那些东西重要。


【解说词】忽视了理想信念的锤炼,自然很难建立起拒腐防变的坚实防线。而陈刚手握规划审批权,又正值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在房地产商重点“围猎”下,陈刚逐渐失去了定力。老板从安排他吃请娱乐,发展到提供车辆、信用卡,再到直接送上房产、巨款;陈刚则利用职务便利,为老板在项目用地性质变更、规划设计方案审批、规划调整、项目审批验收等方面提供帮助。


陈刚:规划上有自由裁量权,留下的权力缝隙太大。这个地给了你,盖成什么样、盖多少,关系他的利润、他的回报。


【解说词】陈刚从事和分管北京规划和城建工作达17年之久,他的问题也折射出这一领域存在的乱象和弊病,值得深入总结、以案促改,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来避免后来者重蹈覆辙。专案组在和陈刚谈话中,和他深度探讨规划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以此推动他更深入地反思自身错误。


顾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希望能够发现北京规划和建设领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查办案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审查调查的目的。


【解说词】专案组安排陈刚重新学习党中央关于首都规划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鼓励他放下个人得失,回到初心和公心,结合自身经历认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反思和建议。这一安排让陈刚深受触动。


陈刚:个人的得失实际上不重要。你得失更多(应该)是考虑那些事情,就是你的工作,你给这个城市、你给更大的人群带来了什么,它的得失在那里。回头想一想,这些东西对你是一种救赎,是一种拯救。


【解说词】思考规划建设的大问题,反过来也促进着陈刚对“自我”的反思。他主动和专案组进一步深谈自己做过的几桩荒唐事,发自内心作出了深刻忏悔。其中之一是关于建私家园林的问题。2002年到2014年期间,陈刚为了满足自己的“设计梦”,让老板出资数千万元,分两期在北京怀柔为他建造了一座私家园林。由于这处园林违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陈刚被查处后已经被拆除。


【解说词】该园林总占地面积109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装饰奢华,内有中式四合院、西式临水全玻璃别墅、日式庭院等,建有半悬空的游泳池、人造白沙滩、影音室、按摩房等场所。建成之后,陈刚经常带家人亲友和商人老板来这里休闲娱乐,沉醉于自己打造的“品质生活”空间。现在回头,他才感到私欲的狭隘。



陈刚:很愚蠢的、很愚昧的做法,根子是小我。你在整个北京的规划中,你不是获得了这种回报和价值认同吗?这种喜悦不是更大的喜悦吗?个人做那么一个小园林有什么意思呢?那么大代价,获得了那些个人的、物质的东西,它值得吗?现在说句心里话,相对我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言、我的生命价值而言、我的事业价值而言,我真觉得它不值。


【解说词】还有一件事陈刚也尤其悔恨,那是在2008年,和他关系密切的一名房地产老板,在北京黄金地段开发一处房产,陈刚看中了小区的环境位置,就要求老板为他盖了一座量身定制的别墅。他亲自修改图纸,将地上面积改为200多平米,以符合政策标准。实际上,他让老板建了两层地下室,地上地下总面积达800多平米。北京市有关部门来实地检查住房面积时,他安排老板精心遮挡通往地下室的楼梯电梯,伪装住房只有地上一层。如今,反思自己身为一名高级干部,为了贪欲如此费尽心机,陈刚由衷地感到羞耻。


陈刚:想尽各种办法伪装,我被自己的这种私欲困在这个囚笼里面。我现在虽然到了这儿接受审查,失去了自由,但我是解放了,我睡得下了,吃得下了。当然我现在很痛悔,一个痛悔对不起党和人民,有负于此;第二个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浪费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可幸的是,我最后醒悟得晚了,但毕竟醒了。


【解说词】触及灵魂的自我反思总是痛苦的,但陈刚终于迈出了这一步,直面了自己最不堪的一面。不论是从个体错误的反思上,还是对北京规划建设领域问题的分析,这次审查调查都取得了由“惩”到“治”的效果。


顾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他认真梳理回顾了自己分管北京规划和城建工作的得失,主动写了自己对北京规划和建设领域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通过以案促改,使陈刚这个案件最后达到了很好的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


【解说词】2021年2月,法院公开审理陈刚一案。法院认为,陈刚非法收受他人财物1.2亿余元,构成受贿罪。鉴于他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构成自首,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等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最终判决陈刚有期徒刑十五年。


陈刚:我特别想讲这一点,有了问题,真正地给党组织敞开来讲清楚,越早治越好。我如果早治疗,在我第一个扣子没有扣住的时候,或者第二个扣子、第三个扣子没有扣住的时候就治疗,也不至于到现在。所以这是一个很深的教训。到今天这一步了,我仍然认为还为时不晚,还是救过来了。


【解说词】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许多持久管用的方针政策都是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1942年2月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方针。70多年来,这一方针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成为我们党通过解决自身问题达到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


韩晋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我们“惩前”是为了“毖后”,“治病”就是为了“救人”。十八大之后,在我们党不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历史进程中,对于“惩前毖后”的认识和实践是不断深入的,也真正实现了治病救人这样一个政治效果。


陈刚获刑15年


2021年2月5日上午,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常委陈刚受贿案,对被告人陈刚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万元;对陈刚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经审理查明:2003年至2018年,被告人陈刚利用担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委等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相关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性质变更、规划指标调整、项目审批验收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28877328亿元。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陈刚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鉴于陈刚在尚未受到调查谈话、讯问时向办案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构成自首;归案后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且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具有重大立功表现;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受贿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具有法定、酌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依法可以对其减轻处罚。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


2019年1月6日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19年7月11日,陈刚被“双开”。


经查,陈刚政治上蜕变,丧失党性,毫无信仰,毫无敬畏,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对抗组织审查,不如实说明问题,搞迷信活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利用职权建造供个人享乐的豪华私家园林,弄虚作假,违规多占住房,违规出入、独占私人会所,长年无偿占用酒店豪华套房,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安排;经济上极度贪婪,长期利用规划审批的重要职权大肆敛财,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大搞权钱交易,收受巨额贿赂;生活上极度腐化奢靡,道德败坏,肆无忌惮追求个人享乐,严重败坏党的形象。


据公开履历,陈刚生于1966年6月,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党组书记、主任等职,2006年任北京市副市长,时年40岁。


2012年,陈刚任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2017年2月调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月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2018年5月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18年9月任中国科协常委,至被查。


陈刚简历

陈刚,男,汉族,1966年5月生,湖北崇阳人,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

历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团委书记、政治辅导员、党委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党组书记、主任。

2006年10月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2007年10月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2年7月任北京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7年2月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2018年3月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2018年5月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2018年9月任中国科协常委。


2019年1月被查。


值班编辑 古丽 吾彦祖


点击下图进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实时地图"



首次曝光!孙力军团伙的问题



危险来自身边:色情聊天室影像买卖调查


她跟丢失的儿子就隔一层“窗户纸”,16年却始终没音讯

本文部分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政事儿”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